资讯中心

首页 资讯中心 正文

中科创星携Portfolio邀您一起探索浩瀚宇宙 | 硬科技有点意思

中科创星携Portfolio邀您一起探索浩瀚宇宙 | 硬科技有点意思
来源 :中科创星  [2021-04-27 22:31:19]

 

创新颠覆生活,硬科技改变世界。这里是《硬科技有点意思》,与优秀的人同行,蜕变从每一次阅读开启。

 

“硬科技”这个词很“硬”,但其实也很有趣,今天是我们第四期节目,24号是我国第六个航天日,中科创星携手8家商业航天跟大家一起分享航天领域的创业故事。

 

预告:本期节目文章结尾有彩蛋,转发评论就有机会得到礼物一份,不要错过哦~

 

4月24日是我国第六个“中国航天日”,今年航天日主题是“扬帆起航 逐梦九天”,旨在号召社会各界在新时代再启新征程,追逐梦想,勇于探索,争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加快推动航天事业发展,为航天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在这个属于航天人的节日里,中科创星携手8家商业航天领域的被投企业,共同分享他们的创业故事,对行业的理解和公司的最新动态。

 

01

中科创星

 

 

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新基建范畴后,这无疑会为国内方兴未艾的商业航天市场带来刺激。同时,当下的太空已经成为大国间的博弈竞争点。有数据预计,到2029年地球近地轨道将部署总计约57000颗低轨卫星,届时低轨空间将所剩无几。在太空上的圈地运动,除了商用通信卫星网外,还隐藏了很多的军事功能。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我们头顶上不能全是别人的东西。我们国家要在这个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回顾中科创星布局商业航天领域,2014年11月,《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发布,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信息甫一释放,中科创星随即开启投资雷达,谋划布局商业航天赛道。2016年首次投资九天微星,并于其后两次加码追投;同年投资赛思库。随后,中科创星完成对微纳星空的两轮投资,两度投资中科微星,并先后投资布局中科宇航、星空年代、微纳星空、四象爱数、天擎航天、国科天迅、中科天塔、纳飞卫星动力、矽典微、控维通信、坤飞航天、等十余家商业航天创业企业,覆盖元器件、火箭制作、火箭发射、卫星制造、卫星测控、卫星运营等全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产业集群。

 

作为扎根商业航天领域的创投基金,目前中科创星在商业航天赛道共投出了20家企业,涵盖从卫星零部件到卫星制造、卫星应用、火箭、地面设备等全产业链领域,属于机构中投资商业航天赛道数量最多的之一

 

行业将迎来爆发,中科创星未来会长期看好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布局发展机遇。今年商业航天企业估值在资本涌入后水涨船高,中科创星也持续在向这一赛道投入资金。

 

 

航天日寄语:

航天全球化,航天社会化,航天商业化都是不可逆的过程,人类的航天探索,过去50年和未来50年都仅仅是个开始,随着航天基础设施,航天技术能力不断完善和发展,人类社会的边界会被真正延伸,这会为我们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

 

02

九天微星

 

 

2003年进入航天系统工作。创业一部分原因是天性使然。本身天马行空,喜欢各种跨界的尝试,在体制内属于“不安分“的那部分人。2015年,商业航天果然迎来政策东风,对民企敞开大门。我们2015年成立,我们第一年的时候,融资是很艰难的,向两三百家机构发了BP,回者寥寥无几。拿到天使轮是挺传奇的,跟米磊博士交流了之后发现他对这一块挺懂,根本不需要科普,而且他还可以指出这里面有哪些关键技术和关键点,同时跟中科创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做交流,我们也是中科创星决策最快的,第一批投资额过千万的天使轮项目。

 

目前以互联网通信卫星和雷达卫星为重点,开发从平台、载荷到终端的产品,尤其是数字相控阵天线的攻关。200公斤级高通量卫星作为国家卫星互联网新基建的第一批成果.,将于年内交付发射。再过两个月,位于唐山的卫星工厂就要进入生产设备试运行阶段了。这是第一个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立项的民营卫星工厂,也是中国第一个落地建设的民营卫星工厂。一期的设计产能是每年100颗,可以灵活批量化生产50-700公斤级卫星。近期,位于宜宾的载荷工厂也将动工。

 

卫星互联网将成商业航天最大看点。近地轨道未来应该会部署10万颗卫星,其中来自中国的有3~4万颗。往后几年,每年都要部署大量卫星。目前国内微小卫星年产能不到100颗,至少还有 90% 缺口。频率轨道资源先占先得,唯快不破。当下最先受益的是以卫星批量制造、火箭发射、测控等新基建业务为主的企业,第一轮红利将持续5年左右。考虑组网卫星达到设计寿命后陆续拉动的补网需求,市场规模会呈现周期性增长。未来,卫星将会发展为综合的业务服务平台,通过搭载不同的载荷提供不同的业务,与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结合,催生丰富的应用场景。

 

 

航天日寄语:

大航天时代来了。就像500多年前人类迈入大航海时代一样,现在,我们就站在历史的拐点。作为中国商业航天的探路者和生力军,我们民营企业将与国家队协同创新,为实现航天强国的战略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03

星空年代

 

 

从2010年我开始去美国,欧洲,以色列等国家考察,我们是全球首届机载通信大会上唯一的中国企业。2014年我和(Thaicom)总裁苏巴姬女士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共建“一带一路”高通量宽带卫星合作框架协议。同年5月分别考察泰国泰星公司(Thaicom)、美国卫讯(Viasat)、美国休斯(Hughes)、Row 44。通过这些个考察深深感受到未来的世界一定是一个星空的时代,从人类文明发展进程来看海权世界、陆权世界,新世纪就是一个空权世界,未来的竞争一定是空间和太空技术的竞争;星空年代这个公司名称也由此而来。2015年星空年代获得中国长城工业集团公司及中国移动(卓望)公司董事会通过,设立北京星空年代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从成立之初,我们就定位于将国际最领先的通信卫星技术和最先进的通信卫星运营经验。目前,公司通过创新国际合作模式通过我们取得的欧盟基础电信运营商牌照、互联网和广播、视频牌照;整合国际赋予带宽资源构建了覆盖全球的卫星网络系统,同时与国内国际应用设备企业合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高效、安全的服务体系。我们位于成都的卫星产业基地已经建设完成,目前正在就产业应用技术企业落地,与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组建卫星产业基金,推动整体发展。

 

目前,全球卫星市场呈稳步增长态势,未来通信服务业中的移动通讯和宽带服务预计快速增长,将推动整个卫星服务业持续向好。高通量卫星是行业发展需要,高通量卫星与传统卫星、高中低轨比较,在功能和成本方面与传统卫星相比都具有很大的优势。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高通量卫星实现多倍吞吐量,能提供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容量,大大降低成本。

 

 

航天日寄语: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在民族振兴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做好万里长城的基石,为国家大网络计划做有效补充。

 

04

中科宇航

 

 

我从1987年7月由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与数学系飞行器系统工程专业分配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的,在航天系统工作了31年,主要从事国家固体战略型号和固体运载火箭研制管理和研究院科研生产、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工作。创业也是基于对航天行业的一些深度思考,能够借助商业航天的发展契机加以尝试,付诸实施。目的就是通过创新,加快我国由航天大国成为航天强国的步伐

 

至今年航天日,中科宇航公司正式运营整整两周年,主要成就包括:

 

一是建立了具备核心试验能力、专业齐全的研发体系,研发队伍从十几人发展到一百三十余人,工程经验丰富,并引入了数家知名战略投资机构;

 

二是首型固体火箭(ZK-1A)研制顺利,这型火箭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运载能力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运载能力(LEO)达2000kg,攻克了大型固体火箭总体优化设计、大推力发动机、通用综合航天电子技术、低成本结构与分离技术、远程互联云计算测试发射技术等关键技术攻关,完成了初样研制的设计、生产和地面试验,正在转入试样研制阶段,计划今年下半年首飞;

 

三是发布了中科宇航技术路线图,明确了火箭型谱,完成了第二型火箭(ZK-2)方案论证,采用CBC方案,运载能力达5000kg,将成为未来低轨互联网组网发射的主力火箭;液体火箭研发稳步推进,近日将进行15吨推力液氧煤油变推力发动机试车,火箭回收技术取得突破,前不久在山东完成了垂直飞行器算法验证试验。

 

四是产业基地落地大湾区核心区—广州市南沙区,已于今年年初开工建设,计划2022年6月前竣工交付,具备年产30发火箭的能力

 

商业航天是航天行业回归工业化本质的必然趋势,商业航天企业是我国继央企国家队之后重要的生力军,而且大力发展商业航天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的商业航天发展风起云涌、如火如荼,火箭、卫星、测控运维、卫星应用等领域都诞生了有相当技术实力的头部企业,100颗以上的商业卫星上天,卫星互联网、遥感、导航增强等方面的卫星星座开始进入组网发射阶段。

 

 

航天日寄语:

值此2021年航天日到来之际,我想说:商业航天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创新,要通过技术与管理的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再者,我们的竞争对手是世界航天强国,国内所有航天企业应规范竞争,和衷共济,中国航天的发展要走多元化、开放共赢之路!

 

05

国科赛思

 

 

2005年,神舟六号即将发射、神舟七号和天宫一号启动方案研制工作,我开始了自己的航天领域职业生涯,参与了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体相关工作。往后10年时间,在航天型号中持续探索实践“高可靠、低成本”工程技术体系改变以往不计成本超高可靠性的传统做法,并主持建立了这个领域的国家级标准,这项工程技术体系刚好又是商业航天的共性技术。在中科院研究所的支持下,2016年我们创立了国科赛思,致力为商业航天等领域提供“高可靠、降成本”一站式服务和智慧化解决方案。

 

近期,国科赛思为空间站等领域的客户提供了更加完善的“选型-采购-检测”一站式服务,以选型控可靠性、成本和进度,让客户不再为元器件供应链操心,更专注于“高大上”的仪器设备研制,为国家科技创新提供支撑;另一方面为航天航空船舶电子等领域的客户提供了元器件数据资产智慧化工具或系统等,解决客户产品的主数据标准化问题,提供元器件智慧替代、智慧统型、智慧选型等工具或解决方案,提高客户效率,让元器件数据利用产生“高可靠、降成本”价值。

 

中国航天正进入强国阶段,商业航天也在蓬勃发展进入高质量阶段,市场进入应用牵引、更加务实,需要更硬的硬科技、更硬的核心技术,这是符合国家发展大势。商业航天局面才打开一些,供应链上下游还在积极活跃中,产业布局逐渐形成,发展前景广阔。

 

 

航天日寄语:

发扬航天精神,勇敢探索、创造美好。

 

06

微纳星空

 

 

2010年,我正式加入了航天五院工作。随着商业航天大幕正式被拉开,直到2017年,我离开航天五院与另外三名合伙人一同创立了微纳星空。微纳星空是一家主要从事整星研制在轨交付的民营航天科创公司。从创立之初我们就选择以卫星制造作为主要业务发展方向,无论从技术团队背景还是商业模式的判别来看,这都是目前能看到的比较清晰的方向。随着卫星应用的低门槛和高需求的发展态势,我们相信,卫星制造会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微纳星空截至2021年4月,已经完成8颗卫星的研制发射任务,本月27号,还有一颗商业小卫星即将搭载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升空。预计2021年,微纳星空还有6颗卫星的研制生产工作。年底200公斤级的SAR卫星平台发射任务也在筹备之中,这将是微纳星空一次全新的技术突破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商业航天产业正在迎来发展机遇期,这个时候无论是全球格局的变化,还是整个太空经济商业逻辑的爆发,整个产业链上下游迎来了一个较大的发展机遇期,但是不管在新兴产业链的衔接上,还是传统航天工程部门的组织中,卫星制造都是整个卫星产业链的枢纽和基石,组建星座提供服务等新兴卫星业务浪潮的兴起,都需要建立在卫星制造的能力和可靠性高的基础上。微纳星空利用自身团队的技术优势,坚定卫星制造方向,已经拓出一条清晰明朗的商业模式。

 

 

航天日寄语:

将我们微纳星空创立的初心送给大家,“从来没有哪个初创行业,会像商业航天一样将个人的理想、国家的意志以及人类的未来共同的命运完美结合!”

 

07

国科天迅

 

 

2007年我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当时就已经开始专注于高可靠光纤通信技术的研究,主要是为我国载人航天的各工程型号航天器研发我国自主的神经网络系统,也就是FC-AE-1553光纤通信数据总线。2015年,北京国科天迅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公司专注于新一代高可靠协议芯片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研究,并参与了系列载人航天工程等研制任务。经过全体天迅人的不懈努力和钻研,目前产品已应用于载人航天工程、智能网联汽车、工业智能制造等领域。成立至今,公司已完成四轮融资,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基于多年高速高可靠通信芯片的设计和实现经验积累,国科天迅已成功研发对标美国marvel公司最新产品的车载以太网芯片,PHY芯片和交换芯片,公司是国内该领域自主研制的第一梯队,已获得了3500万元的国家课题资金支持,目前,公司正在与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一汽新能源、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开展研发项目合作。公司基于航天通信领域以太网技术的需求,研制开发出这一项车载以太网技术,这项技术也适用于航天航空等多个高可靠光纤通信领域。

 

中国航天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体量越来越大,单纯依靠国家投入已经无法承担。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涵盖范围广,包括运载火箭研制与制造、卫星研制与制造、卫星运营及应用、地面设备制造与服务等多个领域。中国商业航天在市场需求的牵引下,将会进一步走进大众生活,成为市场发展的新引擎。发展商业航天产业,对支撑航天强国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航天日寄语:

2021年,是第六个“中国航天日”。北京国科天迅科技有限公司将传承航天精神,创新发展道路;打造航天品质,研制过硬产品;塑造航天精神,展现向上风貌。期待祖国航天事业,不断突破创新,开创大国新高度。用科技打造未来,愿祖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08

中科天塔

 

 

毕业后我就进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开始了航天领域超过20年的工作经验。2015年是中国商业航天的元年,商业航天逐步开始发展。2018年我离开原单位后,正好遇到了中科天塔,作为一个航天人,有机会参与到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浪潮中,这是我的“机遇与挑战”,希望能继续在航天领域,也希望对国家、对行业持续作出贡献。

 

业务方面,航天云立方平台推出了多星遥测基础平台、“云+端”卫星测控快速响应平台、卫星智能健康管理平台、高轨卫星测控专用平台,同时,国内测控站网布局完成,现在国际国内测控站超过20个。项目上,参与“嫦娥”、“高分”等十余项国家重大航天工程软件研发。业绩上,2020年度较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翻倍。荣誉和资质方面,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华为技术认证。同时,继2019年之后,蝉联2020年商业航天三十强;获评2020西安未来之星TOP100和西安硬科技企业之星TOP30。

 

坚持看好中国商业航天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前景。即使在2020年疫情黑天鹅的影响下,商业航天领域还是获得了相应的发展,好几家公司完成了重磅融资。2021年,这一势头还将持续。从已经公布的数据和研报来看,我国商业航天的市场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细分市场、专业领域有待持续深入开发,进一步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整个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

 

 

航天日寄语:

星际大航海时代,勇于扬帆起航,敢于创想逐梦。

 

09

四象爱数

 

 

2017年,我和我的团队在北京创办组建四象爱数,正式开启了遥感商业化应用的创业生涯,也圆了我个人深藏心底多年的梦想和夙愿。这之前,团队中的4名核心成员,已经在国内三大遥感机构之一的某“国家队”,累计从事遥感卫星全产业链各环节工作了将近60年,在遥感数据提取算法及其应用与增值服务上,积蓄了业内难以复制的技术沉淀和实战经验

 

正是凭借着这种积淀和底气,四年来,我们乘着国家商业航天大发展的时代东风,在遥感应用这个充满着未知、挑战和想象力的无限空间,尽情地飞翔,默默地耕耘。尤其是,依靠团队在多源卫星数据综合处理上独有的核心竞争优势,我们在军政四大应用遥感信息提取、超分辨率空间信息位置支持应用、基建工程及工程险商业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农业险风控商业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大宗商品期货等金融投资分析及其数据产品等五大业务场景,均已攻下关键山头、拿下标杆客户。不仅如此,对因疫情带来的复工情况及经济形势、对来自巴基斯坦的沙漠蝗对我农产品的影响、对海外疫情期间真实的经济活动现状,我们运用遥感卫星数据的上帝视角,给出了有别于自媒体涉嫌“带节奏”、属于遥感人的真实且经得起检验的独家判断。

 

展望公司未来的发展,我们将更加坚定地在遥感应用上深耕厚植,探索空间遥感数据的渗透和融合,跨界赋能行业经验,使其衍生出更多的应用场景,释放出更多的异彩。同时,我们将强力推动公司业务向数据层、平台层“双向拓展”,构建自主可控的空间数据链路,打造万物互联的综合数据平台,让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个体,不断体会到四象爱数团队带来的便捷、惊喜与精彩。

 

 

航天日寄语:

让更多的卫星,在更多的行业,得到更充分的应用,使其释放更多的异彩,这是四象爱数团队的航天情怀,更是对航天、对遥感的深沉的大爱,是我们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结语:
外层空间是我们共同的拥有财富,对外太空的探索、开发、和平利用也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中国在载人航天、卫星通信、火箭技术等多个领域硕果累累,这些成就彰显了中国航天人的风采,凝聚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在中科创星的众多的创业企业里,我们看到航天人的付出推动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让我们致敬每一位航天人